消防員「轉守為攻」 進攻式救火有幾危險?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6/24 13:15

最後更新: 2016/08/01 15:41

分享:

分享:

牛頭角時昌迷你倉4級火焚燒超過72小時仍未救熄,卻已導致2名消防員殉職及有11名消防員受傷,其中兩人情況「嚴重」。

火警發生後,消防處採取防衛式救火策略,直至昨日傍晚起採取「進攻式」的策略,派煙帽隊入火場救火。昨日發生第二名消防員殉職後,消防處長黎文軒被傳媒追問何以改變策略、是否政府高層指示?黎文軒解釋,處方滅火策略可從外圍射水,由得內裡繼續燒,亦可外圍射水同時於安全情況下,進入中心點撲救,兩者可同時使用。

到底「進攻型」跟「防衛式」的救火策略有何分別?訪問了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聶元風進行詳細解釋。 

「進攻式」:派多名消防員入火場

聶元風表示,「進攻式」是為了限制火警蔓延,不令其擴散而採取的救火模式。他解釋,正常情況下,會組織2至4人的煙帽隊進內「點對點」地撲滅火種,他們會在火場逗留30分鐘,並有15分鐘作撤離,另外有一隊後備的煙帽隊在外圍支援,並輪流進內滅火。

今次大火中,英勇殉職的許志傑跟2名消防員組成煙帽隊進入3樓火場救火,許在換更期間被同袍發現神志不清,送院後證實不治。聶元風指,現時迷你倉大火的逗留時間已減至15分鐘,但暫未知許志傑在火場的逗留時間。

聶指,火警現場變化很大,熱力很高,亦有不同的障礙物如電線等,工會跟管理層商討,希望進一步縮短消防員在火場的逗留時間,以確保消防員的安全。

《經濟日報》引述前綫消防員稱,昨日火場環境比首日更差,消防員仍需每隔兩分鐘換人進入火場內救火。

「防衛式」:在外灌救毋須入火場

相較「進攻式」,「防衛式」則是不派消防員進內,在外圍灌救,以控制環境温度及火災擴散範圍;「進攻式」跟「防衛式」的分別為後者不派消防員進火場。

今次迷你倉大火,消防一開始採用「防衛式」策略,在火場外以4枝水塔及掩護喉作水簾降温方式,及後才「轉守為攻」。

消防助理處長(消防安全)羅紹衡早前被問及「防衛式」是否失效時解釋,進攻式策略首先要注意環境安全及火場溫度,因為樓層有太多鐵板間隔,貿然進行爆破,或會導致「閃燃」現象造成危險。

消防救火有特別方法

除了上述救火策略外,聶元風指,消防員有不同的救火方法,一般有「窒息法」及「冷卻法」,前者因應現場環境空間比例大小,把空氣抽走,減低氧氣含量,後者則降低火種温度。聶指,相信現場的消防員亦試過不同方法救火,但效果未如理想。